2017-01-19 李敏 团中央学校部
编者按
《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下发以来,各级、各地团组织积极组织研讨,聚焦改革专项措施,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为帮助团组织、团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改革方案,团中央学校部组织了部分大中学校党政领导撰写了有关评论,评论将陆续分期编发,今天带给大家的是安徽大学团委书记李敏的评论,接下来就让团团带领大家一起来认真学习吧!
做高校共青团改革坚定的执行者
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为高校共青团改革找准了方向、找到了动力,也找好了路径。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干部,备受鼓舞和鞭策,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面对改革,高校共青团干部不能做改革的围观者,要坚定的做改革的执行者。
充分认识改革的重大意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 “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去年召开的首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则吹响了新时期群团改革发展的号角。共青团的根本属性决定了与党特殊的政治关系,团建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党建就要抓团建。因此共青团改革不仅是群团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共青团工作向来在全团工作中处于基础性、战略性和源头性的作用,不论是活动品牌、队伍建设还是工作机制都亮点频出,这既得益于广大团学干部和各级团学组织的努力,也有工作对象相对聚集的客观优势。但随着时代发展,高校教育环境和青年学生的特点都出现很多新变化,与此同时,高校共青团工作也呈现很多与高等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高等教育的新常态更加重视围绕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青年学生现实性的普遍需求也更为多元。高校共青团组织不论是在思想政治引领还是成长成才服务,必然需要因变而化、因势而新,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拥抱改革、推进改革,才能彰显团组织对高等教育的独特价值、对党的事业的独特价值。
准确把握改革的主要内涵
这一轮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必将奠定未来发展的基本格局,改革就得敢于对自身的问题动刀子,只有准确把握了改革的主要内涵才能切中要害、自我革新。改革的立足点是“强三性”、“去四化”,这是党对群团组织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的目标宗旨还是要“高举团旗跟党走”,更好的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学生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改革中心任务是要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生命线,我们的工作设计要对准青年学生的脉搏,我们的工作成效要让青年学生去评价,让青年学生真正成为高校共青团舞台的主角。改革要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本质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重点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任何一项社会改革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共青团改革亦是如此。高校共青团改革要围绕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争取学校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指导,支持和帮助,统筹好常规工作和全面改革的关系,才能在重难点领域改革中取得实质性进展。比如,在思想引领方面,要针对高校不同学生群体,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在素质拓展方面,将普遍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和学校“第一课堂”机制有机衔接;在权益服务方面,进一步健全针对困难学生的多样化、常态化建立相应帮扶机制;在团学宣传工作方面,要大力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建设好“青年之声”平台,开发精品内容产品,建设网络工作队伍,加快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
坚定执行改革的全面部署
高校共青团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改革的“牛鼻子”,才能落实改革的硬任务。推进改革一是要“抓人”,二是要“抓机制”,三是要“抓项目和资源”。“抓人”就是需要在高校共青团领导班子层面做好“专兼挂”干部配备,在基层支部层面做好“1+1+2+X”委员创新设置,既是充实工作力量,又体现班子的广泛代表性。“抓机制”就是要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上面要有突破,既要改革校团委机构设置,又要强力打通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校院班三级联动的“任督二脉”,既要构建工作机制的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又要突出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众创众筹众评机制的真正实现。“抓项目和资源”则是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工作基础和薄弱环节,统筹推进团代会制度改革、第二课堂成绩单、以青年之声为主平台的“网上共青团”建设等关键项目,进一步落实好“党建带团建”,保障团学工作的经费、阵地等,高校共青团的环境、条件得到明显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