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之我见
----关于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会 王加冕)
在一次全球性千年思想家的评选中,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穿越几个世纪能在今天还能如此受欢迎的恐怕有且只有马克思。思想家总是这样唱着这个世纪听不懂的歌等着下个世纪的人来合。就像流星来自沉久缄默,终将声振大地。马克思主义是庞大的,是我们一辈子也学习不完的;马克思主义是深奥的,是我们一辈子也研究不完的。在此我仅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发表一下自己见解。
1919年,在《新青年》杂志上,李大钊先生写下了一篇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那个思潮翻涌的年代,这篇文章点燃了一盏明灯,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仿佛今天还能看到毛泽东,蔡和森他们在湖师大高声齐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或许那个年代离我们很远,但当我看到《情深深雨蒙蒙》里北大学生割指誓众,呼吁学生罢课发起五四运动时;当我看到《十月围城》里闻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讲众人高呼时;当我看到《风声》里那残无人道的酷刑,爱国者用坚强的意志抵抗时,总会从心底涌出一股与那个时代的人一样的热流,我想这就叫做信仰。每一个共产人都有一个最高的理想那就是共产主义。正是那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传入中国,我们今天才会看到共产人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去唤起我们心底那纯真的信仰。然而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新社会,新鲜事物正在以惊人的加速度增长,信息时代带来物质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否跟上了物质的步伐呢?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但并没有告诉是否物质发生变化的瞬间,意识也产生了同步的改变呢?接受这种变化又需要多少时间呢?在旧的意识和新的意识之间的间隙里,人们在做什么,人们的意识是否会迷失方向?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且停住,这样问下去,显然是没有穷尽的。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这需要我们来作一番思考。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当代中国青年信仰状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从已获得的资料来分析,青年认为的信仰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理想的认同感的降低.另外,也有一部分青年对“是否存在信仰危机”的问题并不关心。可以说,“游离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之外”的心态,仍是存在于当代青年中的一种现象。在众多的信仰摆在大学生的面前,选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认识世界”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 28.2%,选择“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16.7%。同时,社会利益、文化多元化的状况也反映到学校来,对学生的信仰产生影响,对社会的主导信仰产生冲击。一些学生主导信仰不稳定,愿意去了解甚至尝试相信其它信仰。有12.8%的大学生“相信神灵”,11.9%的大学生“相信星座”,17.1%的大学生“认为金钱最重要”,13.4%的大学生“认为权利最重要”,这些负面数据比以往类似题目的调查数据结果有较明显增长。
总之,功利化和世俗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无信仰的状态,因为信仰一旦功利化、世俗化,就失去了信仰对社会发展和人生导向的神圣性,功名利禄成为人们行为唯一的本能信仰。而当代青年的信仰问题更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已迫在眉睫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
马克思虽不在了,但马克思的最高理想应永远留在每位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心中,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信仰,居安思危,关心时事政治。我们的台湾还没回来,奥巴玛还在会见达赖,中国的核能在世界还排不上名次.......各个领域都需要我们努力,告别网吧,告别手机,告别一切浪费时间的事情。我相信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会不断进步,当它们都高度发达的时候,按需分配的那个社会就会到来,而现在我们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需要每位国人的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在08年的次贷危机中,欧洲最畅销的一本书就是《资本论》,由此可见,欧洲人又开始从新思考马克思了。在不远的将来我相信中国会真正的和平崛起,那时我们靠的不是廉价的“made in china”,那时我们可以在联合国大胆的使用弃权票;那时美国和欧洲也人人一本《共产党宣言》边走边吃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