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读懂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 制度的4567
什么是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借鉴“第一课堂”工作模式和内在机理,将团的工作和活动课程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可测量化,从而服务高校中心工作、响应社会实际需求,促进青年学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要求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一整套工作体系和制度。
下面我们就通过4567这组数字密码,为您解读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4个体系:
1.课程项目体系——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基础,本质上是基于新形势下学校共青团的重点工作任务和职责,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分类整合和体系构建,形成“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模块。
2.记录评价体系——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核心,主要是针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建立系统的记录、审核、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记录式、学分式、综合式等方式。
3.数据管理体系——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手段,是记录、评价、审核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的主要工作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分析、评估、调整各类团学活动的实施方式。
4.工作运行体系——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保障,通过横向沟通、纵向分工,建立起“事前规范、事中监督、事后审查”的完整工作闭环。
5个原则:
1明确定位。服务高校立德树人中心工作,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互相促进。
2.打造引擎。以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为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牵动,统一认识,全力推动。
3.统一品牌。名称逐步统一为“ⅹⅹ大学(学院)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集中力量打造品牌。
4.因地制宜。尊重各地各高校实际,在内容设计、工作实施、平台建设等方面不作过多硬性规定,鼓励探索和创新。
5.注重实效。本着忠于事实、便于操作、易于推广的原则,在工作设计中重科学实用、重用户体验、不贪大求全。
6个定位:
1.客观记录。通过设置覆盖面广、内容模块全的课程体系,真实、客观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事团学工作等情况和取得的各类成绩。
2.科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能力表现进行专业化的准确评价,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
3.促进成长。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反馈,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类活动,促进能力素质的均衡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4.服务大局。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有关工作,促进共青团融入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全局,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对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为学校党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提升工作。通过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倒逼共青团工作转型升级,推进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提升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6.融入社会。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为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科学参考,搭建学生、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效连接平台。
7个步骤:
1.厘清工作价值。基于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维护、组织提升等工作领域,梳理工作活动的实施目标、实施情况、存在不足等,明确各项工作的育人指向和价值所在。
2.明确课程内容。根据高校自身的课程模块设计,对开展的工作和活动进行归类。同时,梳理各层级团学组织和其他部门的工作活动,确定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项目。
3.建立评价体系。在记录式、学分式、综合式等不同评价方式中,明确采用何种评价机制。如采用记录式,应明确记录的条件和要求;如采用学分式,应明确课程学分设置的规则、考核方式等;如采用综合式,应探索形成较为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
4.完善运行机制。研究制定实施规范和操作细则,建立多部门的沟通机制,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同时明确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
5.搭建数据平台。可使用团中央学校部与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开发提供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或是联合本校技术力量或依托社会资源,开发搭建本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网络平台,实现工作的信息化运行管理。
6.推动学生参与。一方面,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各个项目;另一方面,依托网络平台,实时或分阶段地记录、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
7.形成最终产品。设计制作符合本校特色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版式,实现可通过网络系统自动生成的功能,由学校团委进行权威认证,同时加强向社会用人单位的推广。